直到今天,天津起士林大飯店在其公開資料中依然以這一句開始:天津起士林大飯店始建于1901年。但伴隨這句話的,則是持續不斷的非議。
據說,阿爾伯特·起士林參軍前曾是德皇威廉二世的御廚,1900年隨八國聯軍來到天津。他幫袁世凱取悅了各國外交官的胃口之后,袁賞給他100兩銀子,自此成名。1901年9月17日,阿爾伯特·起士林開辦了天津的第一家西式餐館。廣泰隆測試治具100年后的2001年,起士林大飯店舉辦百年店慶,把老起士林的兒子威諾·起士林請到天津來,舉辦了西餐文化節。直到今天,天津起士林大飯店在其公開資料中依然以這一句開始:天津起士林大飯店始建于1901年。
他們都知道真相,但沒有人打算還原真相。
“你別看那本書,那書演繹的成分比較多。你找航鷹在《天津日報》上寫的報道,她寫的比較接近事實。”天津起士林飯店辦公室主任邢爽指著一本《天津有個起士林》的書跟記者說。這位1990年就進入起士林大飯店的老員工對這個老字號的兩個版本歷史都了然于心。
此時,記者正與起士林大飯店的廚師長戚其選面對面坐在天津市小白樓起士林大飯店三樓的德式啤酒坊,正式采訪還沒開始。邢爽在拿出這本宣傳起士林企業文化的報告文學時,希望記者能更真實地報道起士林西餐廳。
第二天,航鷹見到記者的第一句是氣話:他們的“百年慶典”都沒請我去!
一個老字號的品牌內涵是怎么被編造出來的
2000年11月,天津作協副主席劉航鷹在德國科布倫茨的小火車站看到威諾·滋賀屋日式涮涮鍋壽喜燒起士林時,這位中國第一家西餐廳創始人的兒子已經81歲。“他還會幾句天津話,什么海河、北戴河。”在此之前,可能并沒有天津人知道阿爾伯特·起士林的后人還在世。
威諾·起士林向航鷹講起了他父親第二個版本的故事:“他年輕時是遠洋輪船上的廚師,大約在1904年,他隨船到了香港……在香港一家德國人開的西餐店當廚師……1906年,當時德國駐北京領事館總領事去香港,我父親認識了他,他說:"去北方吧!天津有許多國家的租界地和各國去的僑民,卻還沒有一家像樣的西餐店……。"于是,我父親滿懷信心到了天津。”
劉航鷹回憶起當時的談話內容,說:“他是1906年冬季到的天津,第一個店開在法租界,是一個小門臉。他(小起士林)給我們看了工商登記書,時間是在1906年年底,正式開張是在1907年年初。這是第一個證據,我在德國有錄音采訪。”
劉航鷹打印出一張黑白大照片遞給記者,說:“另一個證據是這張照片。照片下面有一張用德文打字的舊卡片,中文譯文是:阿爾伯特·起士林,"起士林與巴德"的創始人,與他的后任托比希和萊歇茲及一百多名天津籍員工,于1937年為慶祝建店30周年在屋頂花園合影。”
劉航鷹對自己發現的這一版本的歷史的解釋說:板橋婦產科主治墮胎,人工流產“我這里有人證物證。”以1901年為代表的起士林傳說,劉航鷹認為是“天津的老百姓以訛傳訛,一直傳到今天。建國前我不知道,從我們知道起士林,老百姓就有這個傳說。用天津話就是"八國聯軍留下的士兵",至于德皇威廉的御廚這個從什么時候傳的就不知道了。”
對于有著相聲天賦的天津人民,劉航鷹有些無奈。但真正讓劉航鷹生氣的是下面這段轉載于報刊的野史:
一戰爆發,阿爾伯特·起士林回國從軍。三年后傳來噩耗說起士林戰死。又過了一年,老板娘便和那個助手在天津結婚。哪知半年后,老板起士林忽然“死”而復生回津。助手認為此時自己應該離開,起士林挽留再三,結果三個人仍舊同心經營餐館。
在起士林大飯店的百年慶典活動之前,百花文藝出版社出書《天津有個起士林》,把這些街談巷議寫成一本報告文學。
邢爽也無奈地說:“(這一緋聞)就是從那本書上傳出來的。咱們用人家的品牌,不能傳人家的緋聞。”即使在威諾·起士林來參加百年慶典時,邢爽也張不開嘴去核實這個緋聞:“我們不能考證這個,作為企業而言,問人家"你媽是不是改嫁了?"哪能這么問呢,我們企業有企業交往的規矩。”
劉航鷹用“滿嘴胡言”打發了這些傳言。“這都不是正史。那本書要說是演義小說,那也無可厚非,但它用的是人家的真實姓名真實字號,起碼要有一點點對歷史負責任的態度。”
假生日:一場來得過早的百年慶典
《天津有個起士林》一書的出版為的是給起士林大飯店的百年慶典提供一本企業文化宣傳的手冊。邢爽在提到這本書時說:“當時老起士林的經理,也恨不得做企業文化,認識了一個寫話劇的作者,這是2000年以前出的。當時是為了排一個話劇,而且2001年百年慶典時也需要一些文字材料。”
該書的作者文淑在2001年6月寫的后記中說:“了解起士林全部歷史的人寥寥無幾,好不容易打聽到幾位知情老人的地址,可惜他們已經相繼去世,查遍所有史料,介紹起士林的更是鳳毛麟角,無奈只好按邏輯推理順理成章,于是就有了這部虛實相間的長篇文學。”
作者在書里明確表達“虛實相間”,而起士林大飯店堅持認為1901年成立是實?為什么有這樣的堅持?
一個知情人士透露,癥結在百年慶典這一項目:劉航鷹在偶遇威諾·起士林后,把消息告知起士林大飯店。“他們借機向市里打報告,要辦一個西餐文化節,報了 100多萬塊錢。一幫人上德國轉了一圈。因為如果請不到起士林,市政府就不會這么重視。不過,起士林和她女兒都是自付路費來的。辦完慶典之后,市政府給他頒了一個榮譽市民,說是隨時來隨時歡迎,后來一看他不是大老板,沒有投資的前景,就沒有下文了。”
戚其選講述當年對威諾·起士林的印象:
“當時他在漢堡,但不是漢堡市區,而是在一個小鎮科布倫茨。就像說在天津市,其實是在塘沽。我們理解他應該是一個富人,但實際上很貧窮。有點可憐他了。可是他再窮,也比咱們有錢。主要靠養老金過日子。
“他人很不錯,很善良。他說話挺激動的,一小時有40分鐘在流淚。他挺懷念這個地方的。還有一點兒恨。他沒明說,但通過他說話,我是這樣理解的:他的父親用他的姓氏創造了這么大一個企業,卻沒有給兒子留下什么,所以造成這種狀況。”
劉航鷹說起這事時,也很生氣:“對這些洋老鄉,我們應該有交朋友的態度,而不是功利的態度。”邢爽這樣描述這次百年慶典:“2001年,天津市副市長夏寶龍主管天津市的餐飲。我們想搞一個慶典。市政府也很重視,起了一個名字:首屆西餐文化節暨起士林百年慶典。”
在百年慶典之前,起士林大飯店向向社會收集歷史資料,天津市圖書館送來了一張宋子文和張學良從起士林西餐廳走出來的照片。在2001年百年慶典之前,劉航鷹要把她在歐洲的采訪發在《天津日報》上,她還記得當時的氣:“他們說1901年是他們的問題,非讓我也同意,那不行,我要尊重歷史。我那14篇文章若馬上發,不但沒有配合他們的百年慶典,反而把他們戳穿了。另外一家報紙發了配合他們的文章,也就是后來流傳開的版本。”
“袁世凱(與起士林西餐廳的故事)有沒有,我們無法考證。但建國以后我們接待過什么領導人,這段歷史都能考證。”邢爽說:“從官方的角度來說,我們定的是1901年,因為如果你把1901年否了,2001年的慶典就不存在了。2001年辦的百年慶典,生活便利購出售衛生紙,紙巾這個口徑要跟市政府的口徑一樣。航鷹說的那個1907年,也沒有實際的考證,她說完了得負責任。”
對于起士林西餐廳的歷史,即使是起士林大飯店的老員工也知之不詳,他們受到的教育是這樣的:“(起士林大飯店)是天津市政府外事活動中檔次相當高的一個地方,朱德、聶榮臻來天津時,都會在這里用餐。建國之前(歷史)沒有人考證過。起士林之所以有名,是因為當時起士林的職工把這塊牌子支起來了。”
誰人尚憶起士林
把牌子支起來一事發生在1970年。這件事得到1971年就進入起士林大飯店的廚師長戚其選的證實。當時這家西餐廳叫工農兵餐廳,用老戚的話說,紅衛兵來之前寫一條預先通知,比如說今天下午是河北省的紅衛兵要來了,然后廚房就開始準備。紅衛兵來了,吃完了就走人。這還不是最離譜的。這時的起士林西餐廳已經不賣西餐了,供應的是包子、稀飯、咸菜……
一批起士林西餐廳的老員工聯合寫信給周恩來,最后才恢復西餐以及起士林的名號。為什么老員工們對起士林如此有感情?不僅僅因為起士林曾經從一個“自由市場里做一個小西餅屋”變成一家上流社會向往的西餐廳,更因為那家外資企業對中國員工的厚道。
張愛玲有一段回憶:“在上海我們家隔壁就是戰時從天津新搬來的起士林咖啡館,每天黎明制面包,拉起嗅覺的警報,一股噴香的浩然之氣破空而來……”這樣的描述引來了不少“小資”對天津起士林的向往。
威諾·起士林這樣描述起士林西餐廳的鼎盛時期:
“公司擁有的餐具同時可供2000位客人使用。牛肉啦,奶酪啦,做面包和蛋糕的原料啦,都是從新西蘭、香港那邊運來的。每天不僅店堂客滿,許多歐洲人、大公館也都從我們公司訂餐,公司派出廚師、侍者去給他們做大派對。”
“中國雇員中的高級廚師和主管,公司還給他們買房子。”從小起士林的描述,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外資企業就是中國企業里待遇較好的。
起士林成為大品牌是在1933年阿爾伯特·起士林把這家西餐廳的股權兌給奧地利人羅伯特·托比希以后。劉航鷹后來到維也納采訪了老托比希的兒子海因茨· 托比希,證實了這段歷史:托比希接任不久又開了北京分店、哈爾濱分店,1936年又在上海開了分店。張愛玲的回憶就發生在那以后。
小托比希說:“那個時候,凡是到過中國的外國人,幾乎沒有不知道起士林的。居住在天津、北京、上海的歐洲人家庭,寫信給國內的親人朋友,也常提到去起士林用餐、聚會的事情,起士林的店名真是名揚全世界了。”
很多人以為托比希的起士林西餐廳是被人民政府沒收的,其實是國民政府。
航鷹在她的文章中這樣寫17歲的小托比希在1947年8月23日的恐懼:“那天中午,突然有一群美國人在中國官員的陪同下闖進了我們家。美國人厲聲喝道:"你們必須立刻回到歐洲去!"爸爸問為什么,美國人說:"你們是德國人,德國戰敗了,現在另度包裝設計,商標設計這地方由我們接管了!"爸爸辯解說:"我們是奧地利人,酒店是我們的私人產業。"美國人把手一揮命令道:"你們和德國人是一樣的!限你們在5個小時之內離開,每個人只能攜帶20公斤東西。永遠不許回來!"我們全家像是被判了一次死刑,像是從天堂被扔到了非洲大沙漠!我覺得自己一下子失去了一切……”
50年后的1997年8月23日中午,小托比希推開了天津起士林的店門,并在起士林大飯店吃了一個月的飯。沒有人知道他是這家店第二任老板的兒子。
- Jan 04 Tue 2011 13:44
中國第一西餐品牌的爭議史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